咨询热线
0370-2731111传真:0370-2731111
牙齿的一生之敌——“牙齿缺失”究竟是怎么来的?(含治疗方式)
有人50岁已经秃顶发白,有人80岁仍然乌发过半;
有人50岁已经眼花耳聋,有人80岁仍然耳聪目明;
有人50岁已经牙缺齿残,有人80岁仍然有20颗“功能牙”。
......
这些巨大的个体差异令人困惑
为何某些老人可以摆脱“老掉发”“老掉牙”的魔咒呢?
别的不好说,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是
“老掉牙”并不是年龄使然!
那既然年龄与牙缺失没有因果关系,为何我国65~74岁的老年人群中,还有86%的老年人存在牙缺失情况呢?父辈们的牙齿到底是怎么掉的呢?
正常生理性的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都远远达不到掉牙的程度。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导致中老年人牙齿脱落的主要“元凶”其实是:
「牙周炎」和「龋齿」
此外,如果过度用牙也会进一步加速牙齿的损坏或脱落。
别以为牙周炎是什么“稀奇”,其实绝大多数老一辈人,都被此类问题困扰。
原因也简单:1是牙周健康意识较差,2是舍不得花钱治疗。
从最开始的牙龈红肿,到后面发炎出血、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直至最后牙齿自行脱落或被迫拔除。
▲ 牙周炎发展过程 ▲
究其根源,牙菌斑则是牙周炎基本的局部致病因素,而牙结石、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以及不良修复体等因素也可促进牙周组织的炎症进一步发展,另外,有吸烟习惯的人群更易患上牙周病。
导致牙齿脱落的主要牙体疾病是「龋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蛀牙,牙齿上出现小黑点、小黑洞,继而发展成深层黑洞,从敏感到疼痛,蛀牙人士深有体会。
▲ 牙齿龋坏过程 ▲
要知道,老年人的唾液腺随年龄增长而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环境普遍都比较干燥,这使得牙齿的自洁能力较差。同时,许多老年人还安装了活动义齿,这也加大了口腔卫生的维护难度。
牙齿龋坏后若没有及时治疗,就会发展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不得不进行根管治疗。但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十分脆弱,需要佩戴牙冠加以保护,不然容易折裂,甚至导致牙齿提前脱落。
将牙齿作为“工具牙”,用来开瓶盖、撕包装袋、咬线头等,老一辈们可谓是“张嘴就来”。可如果长时间滥用牙齿,易导致牙齿出现隐裂或松动,甚至意外脱落。
除此之外,长期保持偏侧咀嚼习惯的话,也会使得一侧牙齿严重磨损,那些承受不住压力的牙齿只好提前“下岗”了。
当掉落一颗牙时,可能只会感觉到咀嚼不便,但牙缺失其实是在演绎“蝴蝶效应”,单颗牙缺失后,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会使得邻牙也出现偏移与松动,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直到牙齿脱落得剩下不到20颗时,身体多个系统的功能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例如咬合紊乱、牙周病频发、影响发音、面部凹陷、肠胃消化功能下降以及其他并发症。
然而,这些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从健康牙到病牙,再到掉牙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期间,只要你积极治疗,及时喊停,就能避免后续牙缺失带来的种种健康隐患!
你知道吗?中华口腔医学会根据我国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老年人口腔健康的10项指标:
为拥有一口健康好牙,就要积极预防牙病,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口腔疾病,基础且有效的方法是保持口腔卫生!
在做到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洁牙的同时,中老年人还需注意使用温水刷牙,因为随年龄增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面磨损、牙周萎缩、牙本质暴露,此时的牙齿冷热敏感,过热过冷的水温都易刺激到牙齿。
中年过后,由于牙周萎缩,牙根部位会开始暴露。而牙根的硬度较牙冠低,抗龋能力差,易出现龋洞,临床上称“根面龋”,其特点在于位置隐蔽,不易发现。
所以,建议老年人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排除健康隐患!
倘若牙齿已经不幸脱落了,也还可以力挽狂澜,掉牙初期的牙槽骨还未出现严重吸收情况,可以满足缺牙修复条件。
目前常见的缺牙修复方式有「活动/固定假牙」和「种植牙」,应根据牙齿情况及个人经济、时间等,尽早进行可摘义齿、种植义齿等修复治疗。
口腔是身体健康的第①关口,从胎儿期到成人期,再到老年,护牙是贯穿一生的大事。
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率先带领父辈们摒弃错误的缺牙观念,树立正确的口腔护理意识,带着长辈们保护好牙齿,向着“8020”的目标靠近!
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了解种植牙 同时让缺牙患者种上好牙,享受健康好口福 商丘口腔医院北京种植专家常年坐诊 解答种牙疑惑 识别二维码立即咨询预约 或拨打热线电话 0370-273 1111